打开适老化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土绿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土绿化
绿了草原 富了农家
发布日期:20/07/22 08:56:32 作者:林草局 点击数: 来源:农民日报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占全州土地总面积七成的天然草原是甘南的生存之本,也是甘南的发展之根、潜力之地。

“保护和建设好甘南草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梁维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重大工程,在开放开发中加快实现甘南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转变。

退化沙化草原治理见成效

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形成了著名的“黄河首曲”。玛曲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蓄水池”,然而长期以来,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玛曲县1335.48万亩天然草场不同程度退化,其中潜在沙化草场67.77万亩、完全沙化草场12.23万亩。“记得从我小时候开始,这里的草场就出现了沙化现象,之后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牛羊能吃的草场面积也越来越小。”站在玛曲县河曲马场赛祥村(五队)的草场上,30多岁的五队队长旦增久美说。

“近年来,我们对退化沙化草原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2017年-2019年累计投资2.5亿元,这是此前5年的3.77倍。”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长严和平说,玛曲全力实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草原重点工程,持续强化草原鼠害防治,不断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切实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1年的96%提高到了目前的98.2%。

记者在赛祥村(五队)的沙化治理区看到,昔日退化的草场里,沙丘已被草方格覆盖,上面栽满了高山柳、洮河柳、密齿柳等适宜当地生长的树木,满眼皆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经多年的探索和试验,我们总结出了流动沙丘‘机械沙障固沙+植灌+人工种草+封育’、中度沙化草原‘封育+人工补播补植’、轻度沙化草原‘禁牧封育’、潜在沙化草原‘轮封轮牧’等治理模式,实现了有效治理。”玛曲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马建云说。

甘南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权宏林介绍,通过诸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甘南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全州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十二五”前提高了4.95个百分点,天然草原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如今,在我们甘加镇,每个村都按照冬春季草场理论载畜量,限定了人均饲养羊单位数量,在从夏季牧场搬到冬季牧场前,对超载部分牲畜全部出栏。”夏河县甘加镇相关负责人说,为保护草原生态,甘加镇将107.74万亩可利用草原划分为35万亩禁牧区和72.74万亩草畜平衡区。每年10月15日-20日,在牧民将牛羊从夏季牧场转到冬季牧场的当天,各村会按照牧民户口簿人数,将养殖的牛羊马折合成羊单位,把约定不超载的羊单位写在纸上,由“草管会”组织人员进行核查、管理。

夏河县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之一,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是当地的富民产业之一。夏河县草原工作站站长马隆喜告诉记者,夏河县对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并将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中的禁牧和完成减畜任务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列为县、乡镇政府重点考核内容。县里明确了各村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界线,农牧户牲畜饲养控制数量的具体核查时间、方法及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措施等内容,将任务分解到户,层层签订草畜平衡管理责任书,将超载牲畜减畜计划完成情况与下年度补奖资金兑现挂钩。

“自2012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夏河县不仅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增强了草原截留雨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还极大促进了牧区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马隆喜说。如今,随着粗放式放牧向集约型舍饲转变,牧民的收入结构正发生变化,来自打工、种植业收入的比重增加,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草原奏响生态致富曲

曾经的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是一个纯牧业贫困村,贫困面高达20%。碌曲县于2008年在尕海镇实施了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建设尕秀村游牧民定居点,2015年又在该村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近年来,当地在甘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为核心,依托乡村旅游业发展为牧民群众拓宽了增收门路。

“2017年3月,州委、州政府将尕秀村确定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如今,整个村子实现了美丽蝶变:一排排整齐的藏家民居,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彩色步道、休闲广场应景而起。”尕海镇镇长阿斗说,伴随着牧民定居点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实施,环境改善后的尕秀村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打生态牌、吃生态饭、走生态旅游路成为全村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村子一天天变美,越来越多的尕秀村牧户放弃了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定居到位于213国道两旁的新村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指导下,牧民们积极开办牧家乐、帐篷城,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去年,我们家的‘藏家乐’收入有8万元,加上牧场以及商铺、餐馆的收入,总共超过30万元。”从牧民变身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尕秀村村民卓玛草说,乡村旅游不仅帮助她和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草原的生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尕秀村已成功从游牧民定居点发展成为有盈利能力的生态旅游景区,目前全村旅游从业人员有400多人。去年,村里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730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700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1.55万元,稳定实现整村脱贫。”尕秀村党支部副书记拉毛加说。

上一条: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下一条:国家林草局驻西安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调研组莅临我州调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