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展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交流
甘南草原:如何实现生态蜕变?
发布日期:23/08/01 15:22:52 作者:林草局 点击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阿万仓湿地公园 王辰摄


“快看这边的景色更好,给我拍张照,这么好的草原风景一定要拍下来留念”。一群兴奋的游客从记者身边跑了过去,他们开心地说笑着。或许这些游客并不知道,他们面前的草原曾饱经沧桑,这是美丽蜕变后的模样。

甘南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辽阔的天然草地是保护黄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南州草原面积达2649.25万亩,是全省最大的高寒草甸分布区。

近年来,甘南州通过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草原鼠害综合防治项目、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草原补奖政策等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使甘南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黄河上游天然草原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绿进沙退 草原重获生机

无边的绿色连接着山脉,蜿蜒的溪流贯穿其中,天上的雄鹰低空盘旋……

7月的甘南草原已进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让人与遮天蔽日的黄沙、寸草不生的戈壁联系在一起。

在玛曲县退化草原治理示范区,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一张黄沙漫天的老照片,要不是一样的山峦起伏,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地方。如今,记者面前的草方格中植被已郁郁葱葱,丝毫看不到裸露的荒地。

“以前,这里的草原鼠患猖獗,沙丘纵横……最严重的时候,玛曲黄河沿岸有长约200公里的沙丘起伏,牧草变得稀疏,毒杂草遍地开花。”甘南州草原工作站副站长唐忠民说。

甘南州的沙化草原主要分布在玛曲县黄河沿岸阶地,且向纵深地带扩散和蔓延。据2014年第五次全国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全州有沙化土地12.23万亩,沙化土地周边约有67.77万亩草场土层结构和植被群落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沙化趋势,俗称潜在沙化草地。

草原作为甘南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态资源,是关乎当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关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

重要的地理位置,让甘南州必须啃下治理沙化这块硬骨头。

近年来,玛曲县作为防沙大战的主战场,通过采取“宾格网石料护岸护坡+覆土种草”方式,在黄河玛曲段塌岸沙化严重的6个乡镇(场),新建护坡及护岸86.15公里,有效发挥了护岸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该县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通过持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牧户以草定畜、定牧的积极性,确保超载牲畜“减得下”、牧民收入“涨得了”、草原生态“变得好”。2011—2021年,玛曲县累计核减超载牲畜109.8万个羊单位。

数据显示,玛曲县沙化土地面积已从12.23万亩减少到8.821万亩,下降了27.9%;潜在沙化草地面积从2014年的67.77万亩减少到54.31万亩,下降了19.9%;全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从2011年的96%提高到2021年的98.33%。

甘南州草原工作站站长梁海红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初步探索总结出“控鼠+植灌+草方格沙障+最佳覆土厚度+有机肥+种草+封育管护+第二年补植补造”的高寒草甸沙化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同时筛选出华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短颖披碱草(垂穗鹅观草)、青海鹅观草、中华羊茅5种最适宜播种的沙化草地治理优势草种和混播搭配比例。在草方格建植过程中,利用开沟建草方格的同时,填充土肥进行种草。

经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对比显示:2014—2020年,玛曲县3.23万亩沙地已被治理为人工固定或人工半固定沙地。

鼠害防治 草原再现生机

“草地上这个洞是什么?”“这是鼠兔的洞。”从记者与唐忠民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草原上除了花花草草,还有一些居住在这里的“小伙伴”。

鼠类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千百万年来一直生活在甘南草原。但是,当鼠类种群密度过大时,它们就会对草原生态系统形成破坏。

甘南州草原主要危害鼠种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两类。截至2022年底,全州鼠害危害面积达536万亩。其中,重度危害面积112万亩、中度危害面积180万亩、轻度危害面积244万亩。

如何有效防治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这给甘南草原人出了道难题。

梁海红介绍说,害鼠繁殖力特别强,害鼠迁徙能力也很强,导致害鼠种群数量恢复的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草原退化。为此,我们在玛曲县进行了草原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从而恢复或提升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关注防控技术的先进性、使用过程和结果的安全性,优先采用生态控害措施,应急防控与持续调控相结合,最终实现草地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甘南草原人的努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型绿色控鼠药物、地面鼠冬季封洞+灭鼠烟包防治技术、抑鼠型本土补播草种的筛选与优化技术、鼠类天敌银黑狐、圆形夹防控地面鼠技术、控鼠型植被调控技术、甘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草原鼠害防控效果评价标准及模式,在以上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甘南州深入分析整合各类草原鼠害防控措施的实际效果,明确各类措施和整体技术体系的评估标准,并据此制定出了甘南草原绿色控鼠技术规程。2019年以来,甘南州采用人工捕捉、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控等措施,应急防治草原鼠害1350万亩、草原虫害432万亩。

生态修复 草原旧貌换新颜

碌曲县尕海镇加仓村党支部书记红尕是土生土长的草原人,草原伴随着他成长,他也见证了草原的蜕变。

“从前这里的草场几乎都是黑土滩。从2017年开始,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现在草原生态好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了。”红尕说。

草原的点滴变化,背后是甘南草原人的艰苦付出。

碌曲县草原站副站长王洮源告诉记者,他们结合退化草场综合治理、退牧还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农牧民开展人工草地种植,促进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减轻草场压力,草原植被盖度由几年前的75%—85%上升到现在97%以上,产草量由几年前的每亩386公斤提升到去年的每亩464公斤。全县草地退化面积由原来的430万亩降低到271万亩,治理率达到63.02%,其中重度退化面积由原来的140万亩降低到82万亩,中度退化面积由原来的207万亩下降到124万亩。

碌曲县的成功是甘南草原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草原退化和沿黄沙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甘南州全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方位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

2019年以来,甘南州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实施了退牧还草、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等重点项目,累计建设休牧和划区轮牧围栏81万亩,开展人工种草38.4万亩,实施退化草地改良修复168万亩、黑土滩治理128.7万亩、毒害草治理30万亩,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不仅如此。甘南州还探索总结出“植灌+草方格沙障+灭鼠+覆土+种草+施肥+封育管护+第二年补植补造”的沙化治理模式和“转场补饲+灭鼠(扫残)+平丘+种草+施肥+季节休牧”的退化草原治理模式。据草原动态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21年全州天然草原亩产411.8公斤、草群高度22.9厘米、植被盖度达97%,产草量较“十二五”前提高了32.8%,草群高度增长了近一倍,植被盖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甘南草原如今的良好生态也吸引了众多的野生动物。

尕海湖上成群的野鸭嬉戏打闹,不时还有几只从头上飞过。2020—2021年间,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两度拍摄到濒危野生动物雪豹画面,国宝羚牛也首次现身碌曲县,甘南高原上狼、鹿、羚、麝等野生动物较以往明显增多,黑鹳、天鹅、黑颈鹤等珍稀鸟禽数量猛增。(王辰 张洁)

 

上一条: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会在甘南州召开
下一条:胡昌升在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调研时强调奋力推动美丽甘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