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树造林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甘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陇原”行动部署要求,坚持节俭节约、重在参与、灵活多样、不拘形式的原则,持续创新尽责形式,不断抓好基地建设,纵深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取得新成效。2025年春季,完成义务植树186.21万株,巩固建设义务植树基地41个,尽责率达90%以上。



一、注重高位推动,构建协同高效格局。结合县市自然资源禀赋与生态保护需求,科学编制年度全民义务植树实施方案,政府常务会、州委常委会审议实施,明确责任主体、任务指标、时间节点及质量标准,为组织好年度全民义务植树奠定基础。州政府分管领导常态化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难点、堵点问题,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州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州广大干部群众14.36万人投身义务植树,掀起爱绿植绿护绿热潮。同时,以林长制为统领,充分发挥“林长+”协作机制作用,统筹多方力量,严把“规划关、征地关、苗木关、植树关、管护关”,推动造林质量全面提升,形成州委州政府统筹领导、林草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基础保障,构筑义务植树支撑。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及生态修复需求,对适宜开展义务植树的区域开展全面摸底排查。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综合考量立地条件、气候特征及树种生物学特性,科学划定植树区域,精准确定种植规模。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及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提升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在苗木供应环节,建立严格的苗木质量监管机制,通过产地检疫、现场验收等方式,确保义务植树苗木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合植树计划,合理配置苗木品种与规格,提前做好苗木采购、调运及储备,保障植树期间苗木及时、足量供应。同时,州县林草部门对参与义务植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前进行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植树技术要领,更好服务现场植树指导。

三、注重环节管控,提升义务植树质效。义务植树期间,州县林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成立现场技术指导组,全程跟进植树过程,提供精细化技术服务。指导组深入植树现场,围绕挖坑、栽植、浇水、培土等关键环节,进行一对一示范教学,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解决实际技术难题。针对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及植树任务,制定“一地一策”技术方案,在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区域,大力推广薄膜保墒等实用技术;在陡坡山地,指导采用鱼鳞坑、水平阶等整地方式,提升苗木成活率。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指导机制,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落实管护责任,做好树木灌溉、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全周期养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

四、注重创新载体,促进尽责形式多元。结合区域实际,不断推进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八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卓尼县破解造林地块落实难,开展抚育尽责活动,完成县域绿色长廊树木抚育修剪7.1万株,清理破损围栏、枯死树以及修剪产生的枝条200余吨,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舟曲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林下经济等方面引领作用,以林区党建赋能“绿满陇原”行动,完成义务植树22万株,用“党建红”守护“生态绿”;夏河县“植树+管护”多形式强化义务植树尽责,组织干部职工在完成植树任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浇水抚育管护,确保植树成效。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面向公众发布各类义务植树尽责活动9场,捐资活动1项,更好地方便公众履行植树义务,解决义务植树“参与难”问题。

五、注重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优势,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及生态保护知识,在义务植树活动期间,广泛发布《全民义务植树8种尽责形式速览》《2025年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推出专题报道、公益广告及系列专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结合植树节、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倡导全民义务植树。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工作动态、科普知识及活动成果,扩大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提升公众对义务植树的认知度与参与热情。